歡迎訪問宜興萬寶陶業有限公司!
咨詢熱線:13806156706
聯系我們
公司名稱:宜興萬寶陶業有限公司
電 話:0510-87490187
聯系人:陳富強:13806156706
高女士:13861519100
地 址:宜興市丁蜀鎮陶都工業園
郵 編:214221
網 址:www.leajanebag.com
E-mail:mfxu003@126.com
發表時間: 2020-05-19 10:54:46
作者: 宜興萬寶陶業有限公司
瀏覽:
陳富強簡介:
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,
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,
江蘇省第六批高職院校產業教授,
江蘇工藝美術學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,
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理事,
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
“陶瓷設計”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,
宜興市陶瓷學會副理事長,
江蘇徐悲鴻藝術研究會紫砂分會副會長,
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客座教授,
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。
陳富強1965年出生,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宜興陶瓷工業學校,1986年畢業后在宜興陶瓷公司長期從事產品的創新設計工作。在陶瓷材料,造型裝飾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。獲得過“市科技成果獎”、“市先進工作者”等諸多榮譽。事跡被“無錫日報”、“宜興日報”多次報道。在日本愛知縣陶瓷產區的一年進修,使其在陶藝創作上有長足發展,將日本陶藝與宜興傳統陶藝相互融合,創作出了許多頗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的陶藝作品。在日本的陶藝同行界有一定的知名度。 在宜興傳統陶藝的傳承和創新上,也作出了不少的努力。
國陶瓷官網:陳老師您是什么時候與陶瓷結緣的呢,對于陶瓷藝術您怎么理解?
我出生于普通農村家庭,從小喜歡玩泥巴,1982年中考取得了優異成績后,沒有選擇當時非常熱門的電子、郵電類專業,而是出于喜愛選擇了陶瓷。到了宜興陶都之后開始慢慢了解陶瓷,當時幾十家工廠都生產陶器,一有時間就去廠里學習,還通過老師的課程進行學習實驗。我覺得陶瓷與歷史密切相關,我對歷史也有濃厚的興趣,五六千年前中國人陶瓷,每一件陶瓷作品都像一個錄像帶一樣,是當時陶瓷制作者或人們生產生活的一個思想載體,只要不打碎,幾千年甚至上萬年都不會消失,這些記錄的元素被后人慢慢發掘,這也許是陶瓷蘊含的意義。同樣,每一件紫砂壺都有歷史的印記,微觀的看下紫砂泥的結構,沙粒的組成,就可以知道當時紫砂泥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,是通過現代的機械化加工,還是原始人工用磨制作,還是人工通過牲畜踩出來的泥巴做的。這是我對陶瓷最主要的理解。
中國陶瓷官網:您多次提到工匠精神,這種精神在紫砂藝術方面是怎么體現的?
手工制作的紫砂更受青睞,是因為它融入了制作者特殊的一些工藝、思想、手段,這種工匠精神更加難能可貴。畢業之后,我就經常和一些紫砂老藝人一起,聽他們講紫砂的故事,也學到了很多他們自己保留的制作工藝。當時正值80年代,港臺同胞喜歡來這邊收集老紫砂壺,那些老紫砂壺大多是殘缺破損的,那時候我對紫砂泥料有研究,他們都把這些泥壺拿過來讓我看,我有幸看到了很多名家的紫砂壺,看到這些破損的壺,我要把這些壺的泥料顏色通過試驗,全部調試出來,再配置,做一些這樣的壺,這個過程非常享受,我想一件好的藝術品就該如此不斷雕琢改善。
代表作品賞析
《魚樂壺》是莊子式的逍遙,是“趣閑魚共樂,情恰鳥來馴”的生活情致。壺身圓潤,嘴小肚大,心胸寬廣更當藏愚守拙。壺嘴恰似魚兒逐波,憂哉游哉。壺把做的像一“意化之魚尾”彈空開合,欲拔欲振。壺嘴與壺把之間,壺身線條流暢輕盈,一氣呵成,如魚鼓腹,穿波順水,怡然自得。點睛之筆當屬壺鈕,一尾抽象化了的小魚,猶如半月映泉,藏頭潛尾,半露于水面,似國畫留白,此時無聲勝有聲?!棒~樂”諧音“予樂”,有祝福美滿之意,至此,此壺雖在造型上做了減法,形神意趣上卻愈加充盈完善,此壺并沒有刻意地去表現魚的具體形態,只是自然而然地使曲線交合?!胺蛭ú痪?,是以不去”,這種順其自然也是道家所追求的境界。
魚樂壺
《荷蛙壺》則是高度地效法自然、提煉自然,將大自然中的物體符號巧妙地融入紫砂茶具形體,再加以詩情畫意的萃取,讓自然之魂與藝術之魂交織在一起,產生超越實體的隱喻之美。壺身是荷花,蓮蓬做壺蓋,卷曲的嫩葉彎成壺嘴,荷枝彎成壺把,大片的花瓣舒展鋪蓋于壺肩,壺蓋上棲息著一只稚態可掬的青蛙,周圍鑲嵌著五顆蓮子,青蛙的眼睛與蓮子均可活動,十分逼真。色彩熱烈而不嬌艷,靈動而不妖治,那是千錘百煉后的至真至美。完整圓滿,以大為美,這些中國民間典型的審美形態,在工藝美術造型中是常見的。荷花與蓮向來被古人比喻為百年好合多子多孫,且出淤泥而不染,有一種質本潔來的高雅?!逗赏軌亍返拿?,“河”諧音是和諧的“和”,“蛙”的諧音是“娃”,是發展的意思,也寓意著和諧發展。
荷蛙壺
其他作品賞析
彩蝶壺
大彬六方
方圓天地
漢風壺
六方井欄
三羊開泰
唐圩
窯變功夫茶具
青銅釉茶具
陳富強大師熱衷于紫砂藝術研究,傳承和創新了宜興傳統陶藝,掌握并提升了多款宜興古老的陶瓷釉工藝,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雕細琢,這種專注于紫砂創作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更是陶瓷文化的精髓,值得我們推崇!